|
发表于 2010-11-12 13:26:06
|
查看: 564 |
回复: 0
+ _0 v) W' \2 \' {% ^8 P
- F k! v. F% k9 s% j+ ?5 K/ a8 q: M
陆昊:毕业于北京大学,27岁成为大型国企一把手,32岁当选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35岁担任北京市副市长,2008年成为中国最年轻正部级官员。. v4 f' I) V( g4 q
# w) j7 h- C! }5 u% D5 H3 b7 D1 r: w ? m
* Z9 L0 y4 v! X5 W* i8 w1 U; N周强:1960年出生,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现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长,曾在团中央工作11年。2006年,时年46岁的周强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长。
% b5 o v x, Y# b( h/ j; o0 Q7 F% w$ X, w2 {4 R2 Y3 L5 ^
0 r4 S" ?8 |4 w) r. e9 x
H+ M8 f% }6 k b' B
胡春华:1963年出生,大学毕业到**工作,14年后调到团中央,4年后又回**工作5年,2006年任团中央第一书记。
( j w/ A7 J! Y" ^8 J4 V
0 @. B& b9 u, c4 \/ q( a近期,随着走进省部级干部行列的“60后”增多,外界对他们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60后”省部级高官作为中国政坛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精神特质,又有着什么样的成长路径,这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8 r, H& d& f* _" ]
7 ]2 H7 w: B* C- A( q“60后”省部级超百人& P0 F/ t# h% v& X' c4 O) Y7 B. N
0 h' x' m/ ?$ Q1 y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的“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已突破百人,“60后”渐成省部级高官的中坚力量。
3 p3 K3 h0 m- B& L; {9 p
6 x, I9 _8 ]2 K: H随着“60后高官”悄然增多,中国政坛的“代际变动”也已开始进行。
* ~' P% t% k, S: \2 N2 v9 Y" M1 v$ E/ Z7 D) K$ E# a! d. Y
目前各省的“60后”省部级官员大都在3人以下,其中北京、天津、重庆、山东均为4人,而上海、**、新疆更是多达7人,湖南省也有6人,而且大多位居常委或政府中的要职。
4 {& B$ h: M) ?/ v( l4 C( N! ~% v
但他们实际上也已经历了长时间历练。2008年9月,43岁的秦宜智出任**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实际上这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从车间技术员做起,已经历了20年的磨砺。
2 ~% M# P& a7 M. o7 E1 K3 o
* r; b! J- F5 ^9 T具体分析各省“60后”省部级官员的年龄,不难发现其中的分布规律:绝大多数生于1965年之前。在他们当中,生于1965年之后的实际不足10人。其中最年轻的是江西省副省长谢茹,她生于1968年,其次是生于1967年的**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邓小刚。
4 }+ D4 ?" k2 Q3 R* H9 o( k7 I6 V* o
“‘60后’省部级官员能够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党的干部年轻化战略。”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 (微博)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的采访时曾说,“干部年轻化”作为一项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任务,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已提了出来,并由此揭开了我国干部年轻化的序幕。; t& x# A2 V/ D/ ~
; E. _( I! Y$ t. p4 f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的“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已突破百人,“60后”渐成省部级高官的中坚力量。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60后”官员这两年集中履新,说明中央为干部储备所做的工作在不断加强。
# I- {' E6 D3 d' M. R' L9 { | r3 _ W7 q% g9 Q8 K ?: ?! ]. N7 O
多数是高学历文科生
) U. a) e8 N* ^( S ^* G2 o+ |" G4 N* j1 r! A' }) C
他们既对儿时经历的“文革”留有记忆,又对中学时代启动的改革开放有着切身体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接受了“文革”后的正规高等教育。: c* u' D( e- v# _5 ~+ n+ g+ r6 A4 T
$ M& s$ B/ W; P' A2 M1 C$ e7 C$ R
由于出生年代的特殊,“60后”省部级高官有着他们这代人所特有的教育经历。他们既对儿时经历的“文革”留有记忆,又对中学时代启动的改革开放有着切身体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接受了“文革”后的正规高等教育。( o: [4 D* Z8 F$ U% c
- b& L! F( t( y( N# A: g3 ]
这种教育经历,无疑对“60后”省部级高官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受“文革”的影响,“60后”未能接受到正规的中小学教育,其间不乏“学工”、“学农”的经历。但这也让这代人对改革开放之前的生活,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亲身的个人体验。! r$ b8 u! v# R5 o
9 n, T8 d( p( T6 ?0 L$ X8 N
而“60后”又无疑是幸运的,他们在中学前后迎来了改革开放。谢春涛认为,“60后”省部级高官在改革开放之后接受了正规的高等教育,有的还到国外进行学习,这无疑对他们有着正面而积极的作用,“这种中国特色的**主义教育,对他们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 P5 W$ U0 K8 H: i8 \5 B* q1 }' t. \; v: @/ _1 o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正是“60后”考大学的时期,而这个时候的大学仍是精英教育,有机会上大学的人并不多。正因如此,如今的“60后”省部级高官在大学时代,就已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 C: @- T; y9 _+ s4 q2 f) J6 Y9 H# F6 p0 W+ n" Q6 Q' w
“如果当初没有发奋学习的话,他们也不会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谢春涛说,因而在“60后”省部级高官中,大多有着较高的学历,有的还在相关领域有较高的研究水平。与经历了“上山下乡”的“50后”相比,他们在最佳年龄段接受了高等教育,在知识结构和思路培养上都有所改进。
$ {' ^/ M8 N# V
2 V+ L' r( _1 y; J, ~+ ]9 o1 @从“60后”省部级高官的专业背景上看,学习经济、法律等文科专业的占了绝对多数,而且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所占比例较大。毛寿龙认为,高学历文科生从政并非巧合,因为改革开放后,国家恢复了大部分高等院校文科专业,培养出一批经济学、法学、行政管理学等方面的人才。
. n+ h4 h$ e2 T! F
9 v8 J9 o# j" r/ _% {“如今高学历文科生受到提拔,只能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毛寿龙说,“60后”省部级高官的学历与专业背景,都是他们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8 ] z6 C- ]! v3 z7 {
* |( M* x; ` ~# s4 s年纪轻轻经历丰富
: y' ]" ^5 D. d5 l j, L+ S V+ K7 V0 F! F7 {* w( c
从“60后”省部级高官的成长路径来看,通过机关道路成长起来的比例占1/3强,其次是高等院校成长道路,接下来是国有企业路径。此外,还有共青团路径、研究机构道路等路径。$ Z- W; Q/ p+ j; H8 L/ X( V" G
. {) a& o: R$ [4 z; D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刘俊生在《“60后”省部级干部成长路径分析》中指出,“60后”省部级高官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到晋升到副部的平均年限为21.3年,晋升到副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是14年,晋升到正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为22年。4 l' C* c7 {; J6 W* S- v
1 R8 u3 a8 v8 y, q. R* k8 O1 L9 M- y
从“60后”省部级高官的成长路径来看,通过机关道路成长起来的比例占1/3强,其次是高等院校成长道路,接下来是国有企业路径。此外,还有共青团路径、研究机构道路等路径。“60后”省部级高官的成长路径,也说明了这个群体的与众不同。
, R, X$ A6 ?$ d1 E, f% C5 A, y4 T1 f
“虽然年纪较轻,却经历丰富,经过了多个岗位的历练。”谢春涛说,正因如此他们才有着丰富的阅历,并锻炼出了优秀的领导能力,“否则,他们很难在这个年龄就到达这么高的位置”。
" r! O4 X& n4 M# a% L' a8 d) b2 N. Z H$ X) R; O
这从“60后”省部级高官的履历中不难得到证实。目前最为年轻的省部级正职,应该是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生于1967年的他在41岁时官至正部级,掌管团中央。从陆昊的履历表不难看出,尽管他为官一路坦途,但他所历练过的岗位非常完备,从工厂企业到基层党政领导,再到北京市副市长,一直到团中央。- V' I7 ~* \' I' ]& N2 h7 O# i8 E
3 G6 _9 }: t% s4 A$ ^刘俊生认为,“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多途径成长道路或者说是多途径选拔培养渠道,十分有利于保持中央和省两级政府高层领导的活力,同时有利于优化高层领导班子结构,这一点与西方国家政务官多途径选拔渠道基本上是一致的。
; V2 N" Q+ d( A5 U, a: J" ^9 c' [, v7 X, w& v! w& R! @2 M; ]+ A
目前的三个“60后”地方“一把手”的经历,也恰恰印证了“60后”省部级干部成长路径的多样性。4 y" G: f6 q1 V8 o
9 Y4 s& n; W O/ s* T
周强25岁研究生毕业后,便进入了司法部工作,之后进入团中央,直至2006年到湖南任省长;胡春华23岁大学毕业便到**工作,14年后调到团中央,4年后又回**工作5年,直到2006年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孙政才本是科研出身,毕业后一直在农林科研机构,直到34岁到北京市顺义县挂职任副县长,从此走上从政之路。
: R4 m. W- u, D! y& T
$ r5 x J S8 @. @+ g/ N( n E此外,在当年已经完成党委换届的14个省份中,50岁以下的有56人,其中45岁左右的有21人。“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大批‘60后’年轻干部开始涌入各级领导层,甚至跨入省部级决策层。”毛寿龙说。
' r! \$ _% X' |% t( R: i
# t( ? @! s0 Z被期待的“60后”
3 t: |: x$ k' z- f2 l' V5 N
" w5 Y. [7 v; p; i* L Z随着“60后”省部级高官的接连出现,公众对这些“政坛新星”充满了期待,并逐渐认为“60后”官员们的领导风格可能与之前的**有所区别。
6 w- U) |3 a; T- A r6 o; v* `- ?8 [+ L0 I& C8 q2 O% @/ W0 A8 f5 V
由于自身的生活经历,跨越了“文革”与改革开放两个时代,“60后”省部级高官对两个时期的对比应该有着切身体验。“他们对改革开放有着坚定的认同感,这点不必怀疑。而且这些人总体上思想解放,不保守不僵化,观念新颖。”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副主任谢春涛说,因而他们的上位对推动改革开放颇具积极意义。
/ w: x2 [0 W3 T( M- T. A+ ?; x
. y0 c' M- {$ I ]谢春涛还认为,“60后”省部级高官有着早年吃苦的经历,特别是大多来自基层,对国情有着比较清楚的了解,他们身上的**责任感比较强烈。“另外,他们总体上有着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而且不乏专家型领导。”2 @& x& [+ F& v3 K# t% v2 ^3 Z
- |" R8 i& T, v/ f [+ \从成长经历上来看,如今的“60后”省部级高官在政界确实是承上启下的一个群体。“他们没有‘50后’的经历那么坎坷,可与‘70后’、‘80后’相比,他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应该更深更透。”谢春涛说,而且由于对“文革”的记忆,他们对制度的作用和稳定的价值有着独特的理解,也就格外重视。
0 i- r( E' W& r$ ^2 b3 o0 ]1 k6 I" E; I# E% a" v
毛寿龙认为,由于普遍还比较年轻,“60后”省部级官员在行政工作中往往会以一个较低的姿态来做事,也会更加踏实、低调和务实。另外,“60后”官员们在工作中会更加重视法制和制度建设,会更多地依靠制度而非个人魅力来保证国家的发展,他们同样也会更加亲民和清廉。“而这些特点都非常适合我们的‘渐进式’改革,有助于推进**发展。”
% [$ z9 u; v/ y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