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8-1 15:47:32
|
查看: 411 |
回复: 0
前天,和远道来的朋友去先天下六楼的素食馆“朴树”吃饭,看到不少人在买票,看〈唐山大地震〉。
! h7 `1 r6 j6 ]& D' G1 I! o! m) i& ? [
昨天接到报社电话,说发《唐山大地》的票了。我把票送了同事。1 R/ y" I% ]( N5 R5 Y( Y6 y! _0 D+ g- j
) {) E! O4 g% P, o我不想看《唐山大地震》,就像这几年不看《梅兰芳》,不看《赤壁》,不看《建国大爷》不看《风声》一样。
4 d& l0 Y: t2 ~, F0 B$ B
) @3 N" f3 c% B4 J; K# H8 Z0 B @因为我对中国的电影体制和电影人,无论是诚意还是才气都缺乏信任,对于我不信任的东西,我不会买它的帐。也不会抱有期待。
4 B9 I6 Z `7 D# F$ R
`/ y; @$ a0 r% k0 M2 Y! |. X/ K: Y而对于我不想看的电影,多少人去看,多大的造势,多高的票房,这些都和我没关系。
% P1 D# B2 k* }" W
+ j% r+ G# J+ `' |不想看《唐山大地震》,除了上述理由,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有自己心里的唐山大地震。4 q! ?4 I% \9 ?& z: {
/ c9 J1 n, o c- Y我还记得那时的一些情景。还记得那些帐逢,晚上睡在帐篷里,听邻家哥哥在偷听“敌台”的英文广播。; s! W# m: j$ X, B( T
3 y; O7 f# D% q: K) A* x$ E还记得家里父母的不安,担心,猜测。因为我三叔一家在唐山。地震后没了消息。8 e& [9 ]/ n" B s
- _& x& F& N/ f4 v: d( i# P' z
好像是过了些天,我父母商量要去唐山看看三叔一家。
$ i8 t4 D# D) ?" A0 \$ G7 U
1 L+ {0 Q7 q- Z q; i. U2 [- e* G我记得父亲走时,带上了我们全家凭票买的每人一块的月饼,带了一瓶高度白酒,用来防瘟疫,我妈还让我爸带上一件线衣,说,要上找不到三叔家,在外面过夜,可以盖在身上。2 m1 d3 ?5 M) W: i
& V7 h" Y( y6 H% G忘了过了几天,父亲回来了。他竟然在唐山的废墟上竟然找到了我三叔一家,当时已是晚上,三婶看到我父亲,喊了声:“大哥”就哭了。然后告诉我父亲说:二平没了。二平是我的小堂妹。聪灵漂亮。我只在三叔一家回老家时见过她一面。+ ]2 z1 q5 i2 l$ Z0 z, f( u5 D
, W+ d+ i [; \/ l$ [: I+ Z
父亲平安回来了。因为太疲倦在回来的车上睡着了,把带的那件线衣丢在了车上。/ B! r: w) H) f* x: m& h2 S
% m. J) } |- K$ P ]……- O L) o0 b# d+ b% j. o, H7 K
: c0 s0 P2 C \) C4 H( z这些年代久远的情景,凝结沉淀,本身已经像黑白老电影,有一种沉静的打动。
0 l' w, i3 E' \0 p3 P5 q0 o4 u. p8 u1 `
而那场惨烈的灾难,那场每个人唐山人和他们的亲人所经历的伤痛,会被历史记住,也应该被艺术史记住,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只是不是现在,以现在人的浮燥、浅薄,贪婪,急功近利,无论是精神境界,还是艺术修养,都不足以担当和完成这个使命。
7 @/ y- H! x% B& d" i6 `+ _: W7 I5 h! \0 ?
所以我不想看《唐山大地震》。% j* v8 f; O* E! y0 G
3 c* w& f0 [8 `4 p2 u: J7 s
灾难不应该成为消费,眼泪不应该成为消费。
7 x# L4 [/ v2 o* w8 L+ I
: {4 W) S3 i$ q1 H" U所以我不想看《唐山大地震》。& G: F) K4 @" r&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