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10-12 11:19:35
|
查看: 582 |
回复: 0
北方某地,绵延数千亩的青纱帐中隐没着一座神秘的“海战实验室”——海军某电子对抗仿真试验中心。 + G. n+ ?8 e8 e: B" x4 ]& F

* \8 n/ x" M0 g0 ~
! P4 u9 z( p+ }) N1 W美警告越南:中国海军不是越南人能匹敌的
! B0 A5 f* d# ^* X8 G; g
* K" l, s6 J3 I8 c) U
2 S) p8 O. n0 p q 在这里,荧屏飞兵走马,网络遣兵布阵,无需调动一兵一卒、耗费一枪一弹,就可完成复杂无形电磁空间中的对抗和厮杀,“排练”未来海战。 4 s+ O! n+ a' f
在这里,一批批新型海防武器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得以检验,显威海战场;一批批“电磁奇兵”由此脱胎换骨,叱咤海疆。 5 s9 v8 ?" u! E
在这里,科研人员横戈未来,潜心探索,在枯燥的“0”和“1”的数字世界里,填补了10项国内空白、收获了12个军队科技进步奖…… & n% _0 m; F* x8 K! R$ z
军内第一个具有分布式体系结构的仿真试验指挥控制系统( y- K# Y9 X# H/ p
海军“电子对抗仿真试验系统”建设方案通过评审后,从未和“仿真”沾过边的数十名技术干部受命担纲研制。 8 ]4 m9 I& d. X% S1 W, i& G( }
“这是海军电子战装备几代人的梦想!”构建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复杂电磁环境,是夺取制电磁权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可控、可知、可复现的电子对抗仿真实验室,复杂的电磁环境一直是无形无影、无孔不入的幽灵,制约着新型电子武器装备的验证和新战法训法的生成。 . U6 a7 Y/ l7 c, l
“现代化的参照物只能在世界坐标系中去寻找,要干就干世界一流的!” 3 Q9 _5 t" I5 M+ w: }
为了这个“世界一流”,课题组开始放眼全球,寻找最先进的技术、最领先的知识。时任中心主任张洪斌、总工程师于明成、总体室主任董印权分头带着课题组成员用20天跑遍了国内10多个与仿真技术相关的科研院所,认真听取权威的意见、寻找最新资料、吸收国外仿真技术发展的经验。最后,他们目光聚焦在分布式网络技术上。
4 m$ _6 q) m) C; k 然而,他们的设想迎来的是当头棒喝。在某重点院校仿真教研室,面对董印权递上来的设计流程图,一位老教授毫不客气地说:“你的想法很难实现,甚至是异想天开!” 2 V/ `& h9 q% o: F
“分布式网络技术绝对是一种发展方向!”科研人员成竹在胸,他们顶着各种压力,加班加点。 ; s& O0 V1 g2 d0 w. F& E
不久,分系统集成联网成功,军内第一个具有分布式体系结构的仿真试验指挥控制系统诞生。这一系统以其通用性强、升级方便、拓展性好、易于维护等优点,赢得了军地专家一片赞誉。 ; Z& X4 \' [( I! [
国际上第一个异类复合型微波暗室
& v8 I/ [+ D6 \# X1 W 一起步就瞄准世界一流,需要更新、更勇敢的头脑。 1 u v' O6 i z0 ^1 U
微波暗室是电子对抗仿真试验系统一个必不少的部分,承担着雷达对抗多种功能的仿真试验任务。
; s* H( e3 D; c+ c 各种功能对微波暗室的要求各异,有的要求暗室是圆形,有的需要方形实验室。按照国内外“一个实验室满足一种功能”的通用做法,中心要建几个实验室。但摆在面前的经费,仅能满足一个微波暗室建设需要。何况,实验室各自独立,也不便于全武器系统试验。 $ V0 Y8 I, s" J* b+ h' ~6 i3 p4 ?
功能不能少,花钱不能超,标准还要高,课题组瞄准最新材料和最新工艺,大胆创新,拿出来的建设方案让评审专家大吃一惊:结构设计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完全颠覆了原设计。 4 g) Q' x. I0 L" V+ D
“最发达的国家也没有这样做!”专家对此赞不绝口。这是国际上第一个异类复合型微波暗室,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神奇的功能,使它成了微波暗室建设的典范,吸引着航天、信息、舰船等军内外科研院所数十个团队慕名前来取经。- S7 z N$ l& k
宁可现在输在练兵场,决不能输在战场
! R0 \3 y* O$ B( Z0 I& d 仿真试验中心迎来了它的检验者和挑战者。 # i- L* g# W% M$ [
“真刀真枪都干过,还怕‘虚拟’不成?!”某军舰上两名电子战高手来到中心。比武场上,他们曾以无可挑剔的技术、战术击败对手,叱咤海疆。 ( `' C X4 q& C* @
眼前的“雷达”操纵界面与他们工作的真舰分毫不差,他们娴熟地开机、跟踪、锁定。但很快他们就傻眼了,“雷达”荧屏“雪花飘飘”,目标在哪里?他们两眼迷茫。 8 B$ v3 I; a1 f% ^
一战败北。自此,他们主动邀请中心技术人员上门授课,并找中心“开后门”多给几个电子战职手培训名额。
7 o' y3 Q i4 D% o “技术难题解决后,跨越的重点就是‘较真’!”该中心疏义明政委经常提醒大家。 ! a5 k. u+ h' O- V' F5 Q
张鸿喜、顾振杰等年轻科技干部心领神会,他们紧盯着未来海战,设置逼真战场,他们为电子战职手安排的“电磁陷阱”,经常是环中有环、套中有套。 $ c) Q' X l: a* l7 A
这是一次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雷达职手仿真训练。
: x& t9 J z; l) M9 N( ^( V 某型雷达职手田洪军刚“开机”,干扰信号就尾随而至。使出浑身解数,田洪军将干扰排除。随后,数十个险局挨个儿等着他。
! I2 s7 R4 e% x' ?+ T. X# T 3小时后,田洪军大汗淋漓,招架不住。
! D; q8 t' B9 k4 Y 一次平常的仿真训练就遭遇数百个“连环套”,让田洪军满脑子都是各种电磁信号:“睁眼也是,闭眼也是,做梦都是电磁!”
/ E, D9 @% \. E* \ “未来海战哪有那么玄乎?”有人埋怨道。 8 Q( D5 h' w1 O- }" `) p* a5 `
“未来海战瞬息万变,我们应该提前有充分准备。”教员强调,“要练就练副‘火眼金睛’,宁可现在输在练兵场,决不能输在战场!” 5 c9 G# {8 m0 V0 Z3 q
把受训者逼成了对手% E5 R: e3 O4 O$ N' V |
有前来参训的官兵受不了,找中心主任董印权“理论”。
9 S, Q' Q, C6 x5 ]! f' m “无论是测试武器,还是测试人,我们的职责就是‘挑毛病’!”董印权坦言,“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把复杂电磁环境最新作战理念注入部队,把未来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攻防搬到今天的训练场上。” & z" [7 b) K" V% _; b
来人听罢,掩面而去。
; e! r, l6 G/ ~( r+ H$ r) d 一次次“打磨”,一番番心智交锋,来中心参训的官兵思路更清晰,补“短”的力度更大。当他们再次现身海疆时,无论从技术到战术,还是从行动方式到作战理念,都已发生了深刻变革。 9 Q+ `0 q; h& }& ^" s" N7 i
3年前曾在中心惨败的某舰3名官兵,再次来到中心。在一波接一波的电磁攻击中,他们超强的防侦抗毁能力,令现场人员刮目相看。他们在防守之余,冷不丁地运用复杂电磁对敌“以牙还牙”,几次把对方逼入险境。对此,他们毫不客气地冲着中心教员说:“这都是被你们逼出来的!”
% N, r$ V0 o2 x8 _ 把受训者逼成了对手,面对新的挑战,电子对抗仿真试验中心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