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0-7 08:51:47
|
查看: 416 |
回复: 1
甫结束访美的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用三句话来评价当前的中美关系。一是奥巴马政府就职以来中美关系实现了平稳过渡,开局良好;二是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富有潜力的双边关系;三是中美之间的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 }" X3 r( b8 ]/ f
0 `$ o8 u2 _5 l+ a0 `* F 他的话音刚落,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宣布对中国出口的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迅速做出回应。日前美国又发表2009年国家情报战略,将中国列为对美国利益的四大挑战国之一。随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发表讲话,再次渲染中国的军事威胁。中国官方对此做出强烈反应,认为美方言论毫无根据,极端不负责任,要求美方摒弃冷战思维和偏见,停止发表误导美国民众、有损中美互信的言论。人们不禁要问:中美关系到底怎么了?# x4 r6 [" `! e! W
# ~# v# N6 |' I. W/ z新思维、新议题、新做法7 ~) V6 E6 h3 s" c$ u* t2 Y' W
# f, r) Q5 b5 U6 \+ P1 O 奥巴马上台之后,他和亚洲政策团队确实有意要保持布什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良好遗产,并致力于新的开拓。奥巴马的对华“新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9 v2 q( w9 S+ m, ?; g& s
, u' q ?6 d2 q! A/ [9 @6 Q) {. D2 B 一是在中美关系的性质、作用和发展前景上提出了一些比较接近中国想法的新理念。例如希拉莉(希拉里)把中美关系说成是“同舟共济”的关系。奥巴马将中美关系上升到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3 u7 F; f4 n$ X. a$ c; L0 E. N* A
尤其是他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讲话,确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他提出,美中关系将决定21世纪的未来。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美国在人权等问题上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他同时否定了“中国威胁论”和“美国遏制论”,明确提出两国应当成为伙伴。这和小布什上台伊始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者”大相径庭。无怪乎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要美国媒体好好读一读奥巴马的讲话。2 Y [4 }; ^5 |" H: n. Q1 V
( q" g: R/ F& p; ?) M/ s0 e
二是美国在中美关系上提出了一些新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全球气候变化和新能源问题。在奥巴马上台前后,重要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亚洲协会发表了专题报告。希拉莉和政府内外一些重量级人物有意将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上升到战略高度,打造成中美新的合作基础。此外,奥巴马政府从一开始就强调加强美中军事关系和长远战略意图沟通的重要性,为此还首次建议将军方人员引入双方高层战略对话。毋庸置疑,两国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方面的共同利益也成为双方共克时艰的新动力。
6 M% \4 v) {8 H: c
! W! [7 x" s% ? 三是美方在互动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做法。和小布什执政初期有意冷落中国的做法不同,新任国务卿首次出访就选择东亚,并以北京之行作为重头戏。她倡导了美中高层定期磋商新机制,规模大,层级高。奥巴马爽快地答应在今年11月访华。6 n C0 o" C' O I
+ W6 b$ k' S( x( @1 ?6 c
连国会也不甘人后。被中方视为反华代表人物的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到北京和中国领导人握手言欢,促成了中国人大委员长二十年来首次访美。佩洛西一反美国领导人过去的惯常做法,淡化人权等敏感议题,强调中国的进步、中美共同利益和合作潜能。
5 i4 @2 h, ?5 [3 V7 h面对国内各种阻力
. o/ B& L1 _' [7 ^ 所有这些新思维、新议题、新做法使得奥巴马上台之后中美关系在大面上看上去很是光鲜,煞是热闹。于是就有了吴邦国上述的那番话,就有了中国国内不少人对中美关系的良好感觉。& Y2 [% k& F; m- @6 V, a
7 Z' [" ~ q+ ^7 O* e' y+ J& ^, u0 s 奥巴马政府对华的“三新”是美国外交在新形势下对“巧实力”的具体运用,有其积极意义,它一改冷战后新政府上台后对中美关系“前倨后恭”的老套,缩小了两国认知上的差距。但是,奥巴马的对华“新政”并不能在短期内解决中美关系中很多深层次的问题。这里且略举一二。
) n5 y+ A+ \5 o5 y/ V* I6 S3 @0 _6 g6 o" h* `
首先奥巴马和克林顿等人在对华政策上的一些新思维,看来还没有到达美国的军事情报部门。日本新任首相鸠山提出要改变对官僚政治的依赖,建立政治家主导的政治。其实美国也有这个问题。美国的军事情报部门对中国的战略上的不信任和疑虑是根深蒂固的,有其惯性,不可能因为奥巴马上台而突然烟消云散。
- l% ^+ M2 z( ~* {* w. E/ t% |9 Z5 s( R1 V% Z* x4 }: y9 E
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不断取得进展使这些部门感到芒刺在背。因此,美国军方不愿减少在中国沿海的侦察活动,也没有停止旨在防范中国的军事部署。美国高层政治人物中对中美能否成为战略伙伴持保留看法的仍大有人在。例如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塔奇前不久在一次讲话中还是不同意用“战略”两字来定义美中关系,认为在一系列牵涉到美国重要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不会真心帮助美国。对美中关系不应期望过高。
$ b% g9 i' u7 V! ?& L% E. S) J" p8 x6 h
其次两国关系仍然不时受到国内政治的羁绊。奥巴马虽然因为美国陷于经济危机,在一系列问题上有求于中国,比他的前任要重视美中关系,但是其施政重点仍然在国内。去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国没有成为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攻击对方的靶子,没想到奥巴马执政六个月,经济稍有好转,中国再次成为美国国内政治的牺牲品。奥巴马对中国轮胎课以重税,就是要换取国内利益集团支持医疗改革。, c# y% D3 F( n* H9 H; b/ |5 W. P
: g9 n( P4 M, p' z( D4 o
中国方面在西藏、新疆、人权等问题上频出状况和强硬政策,也为中美关系增加了难题。美国国内的政治现实决定了,它的政治领导人在这样的问题上不能长久保持沉默。
, A$ y9 |, z2 S) c' |" w: L1 \' l7 F
再次,奥巴马政府拓展美中关系的新边疆,将气候变化和能源环境等问题作为发展两国关系新的支撑点,从长远来讲,也许不失为明智之举,但从当前来讲,这些新议题能否为中美关系带来足够的新动力,值得商榷。, |( g, v; U- k2 d/ l" S" a0 R: e
/ C4 B: h# W6 }6 M# }3 ~4 I2 f
新旧问题并存8 e( v1 P4 }0 J% j6 k6 [' A8 V* |
4 a: S9 d, X! c; e5 T: x
一是这些新议题能否抵消一些老议题上的分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二是美国国内能否达成共识,三是中美之间能否形成谅解?回答都是不确定的。且不说美国国内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民主、共和两党并无牢固共识,各自党内也阻力颇大,有关气候变化和能源的法案在美国国会迟迟不能通过,一再难产就是明证,中美虽然都认同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但对解决这些问题的轻重缓急和方法途径上仍存在重大分歧。
0 `, w, T; X! r; C2 o对中国来说,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而且在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立场。而奥巴马政府这么急切地要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谋求中国的合作,说白了,就是想要以中国的重大让步来争取国内对其“绿色新政”的支持。两国能否在年底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前达成实质性的协议,还有待时间的证明。9 N5 E/ m4 q4 @. v( j2 V2 X
最后,中美关系能否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的关键,还在于奥巴马政府能否口惠而实至,将言辞变成行动,在有关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做出有意义的政策调整。9 e2 X! v5 e% t" n$ m5 X4 r
( u" E% E, H2 W8 g' }6 s
到目前为止,这样的迹象还不多。在经贸问题上,美国仍然限制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拒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7 \; x. C S6 ]3 Y3 x$ s, U
9 j, ^0 d. h5 @; c- A c 在西藏问题上,奥巴马政府的高官刚刚跑到达兰萨拉商谈奥巴马和达赖见面之事。舆论认为,迫于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两人会面在所难免。有中国对达赖和法国总统萨科齐见面的强烈反应在前,北京也不可能对奥达会睁一眼闭一眼。4 ] ?# T R) i
& S* p" k: k7 i+ `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对台军售仍然是悬在中美关系之上的一把利剑。如果奥巴马批准新的对台军售,甚至包括更先进的F-16战机,必将对中美关系造成新的冲击。因此围绕奥巴马总统11月访华,中美关系近忧还真不少。奥巴马总统最近宣布取消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体系的计划,这是在对俄政策上做出的一个重大调整。人们会看到他在对华政策上的类似举措吗?
. _6 c, v. q* O$ x( v9 y. l; n4 K" u- F2 c/ C
上述就是奥巴马入主白宫之后,中美关系欲振还坠、乍暖又冷的内在原因。中国国内一些学者根据一些表象,就认为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一个长期稳定的历史新阶段,结构性的矛盾不再成为两国关系的主要矛盾云云,恐怕言之过早,断之过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