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0-21 11:57:18
|
查看: 390 |
回复: 1
近几年,公务员成为大学毕业生的热门职业选择。甚至公务员考试几乎成了很多人求职要走的独木桥。这不,2009年辽宁省公务员招考工作刚刚进入资格审查阶段,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便已拉开了序幕。许多年轻人又开始摩拳擦掌,准备一试身手。可摆在他们面前的不仅仅是考场激烈的竞争,还有“闻风而至”的骗子设下的陷阱。10月19日,和平区检察院检察官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起公务员招考诈骗案件。
$ ^; U" L7 U0 ]+ ~9 R2 k$ @0 C `3 b. a. c5 k0 \! Z/ g
个案再现 8000元打了水漂
; i0 q0 {" N+ ^ P2 \) q h2 I4 l. ~$ G6 O8 T
李丽特别想让儿子报考公务员,又稳定又体面。可公务员考试的激烈程度让她心里没底儿,煞是焦急。
" s! J+ e+ [. d7 [' d9 Z
i/ t. L4 R3 `) F% T' n# y就在2009年辽宁省公务员招考工作前夕,李丽“拣”到一个“门路儿”。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她认识了自称是“某厅综合规划处处长”的高波。高波很热心,悄悄对李丽说:“今年公务员考试又要开始了,你知道不?”李丽点头:“知道是知道,可是考公务员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竞争压力太大,我儿子考了几年都没有结果。”高波摇摇头:“那是你没找到方法,谁告诉你那些人都是考上的了?当然凭真本事考上的是多数,但还有少数人走了捷径嘛。”
/ m+ i8 a& a1 k- G& L: k4 z7 A5 h
; z/ N( j" ?# `7 {/ N0 Q听高波说有捷径,李丽有些不信:“这个倒是没听说,不是越来越公正了嘛。”高波说:“这里面学问可大着呢,我儿子进机关就是去年我一手安排的!”高波还给李丽留了个电话号码:“这里不是谈这种事情的地方,改天我们再聊。”
" X) l" w) H/ `' v7 }# d0 G8 h
J( c6 l8 F- C' l: R“门路儿”从天而降,李丽很高兴。回家后,她对丈夫说:“这个高处长如果可以帮咱们,儿子今年说不定就是公务员了。”李丽夫妻俩在单位里都是普通职工,“高处长”无疑是他们认识的“头号人物”。第二天,李丽就迫不及待地拨通了高波的电话。“高处长,没打扰你吧?不知道昨晚吃饭时说的我儿子的事儿你还记得不?”高波很热情:“记得,不过这种事情我想你也应该知道,上下打点是免不了的。”李丽说:“这个我有心理准备,不过不知道是什么职位啊。”“职位啊,当然还是在我们单位,我办起来最直接,不过刚进来只能是个小干事,但是公务员编制有了,你还怕他提不起来吗?”李丽非常高兴,邀请高波吃饭面谈。
1 j z/ Z( b* l0 N! Y
2 x, g3 L# H! e高波大肆吹嘘,将省里、市里的领导全搬了出来,称自己很快还会得到提拔,所以办这种事易如反掌。完全没了判断能力的李丽被高波牵着鼻子走,第二天乖乖将人情费8000元打到高波指定的账户中。钱到手,高波消失了……
) L' Z9 m7 [4 Q- m
1 F9 [ @5 ?- W6 ?' m9 l( F( p公务员热 引来“能人”设骗局 ! U/ N: ]0 J+ P- d; g
$ @, U g* N- j2 k
除李丽外,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高波还以同样的方法和说辞分别骗取了刘梅、戴妍“人情费”2000元和10000元。其实高波不是什么处长,也根本没有能力“办事儿”,甚至连他自己的工作都没有着落,就靠蒙骗过日子。高波只想在公务员报考热潮中发笔不义之财。高波因涉嫌招摇撞骗罪,日前被和平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 $ r% ~; L" r4 p3 |# |9 \4 M
6 ]1 [ z$ \( D; G& i$ Y7 E
“公务员招考骗局”,是“新鲜出炉”的骗术。据悉,网上还有公开叫卖公务员岗位的野广告,甚至各职位明码标价,有的岗位“价钱”多达30万元。而在今年9月,随着辽宁省公务员考试临近,在网上和一些校园周边,又有人叫卖公务员考试试题和答案,几千元一科,咨询者有很多人。这些咨询者其实就是骗子的“潜在客户”……
; @% {' i% W; W9 z9 Z% u( B- t4 j3 c
什么地方热闹,骗子就会往什么地方钻。公务员热的引力引来各色骗子上门。
- G6 f# |4 E6 g" z4 D4 l; F) ^$ v/ k, T$ q% Q! W
郑重提醒 公务员考试没有“暗箱”
( U' ~0 l+ n1 }
6 H6 \0 ^# [( @ Q2 m5 F4 Q9 f在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期间,检察官以案提醒正在经历公务员考试或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朋友们:国家及各级省市的公务员考试、招录工作,从笔试到面试每一个环节都是由微机联网、网上公布、纪检机关全程监控的,具有极高的公正性,没有暗箱操作可言。想考取理想的职位就要付出辛勤的努力,任何以公务员招录为借口的“帮忙”、“找人”很可能都是美丽的陷阱,请考生朋友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 % }! c4 m3 [ n' F
. ?6 l+ Z9 X1 f! {; L; M
防骗也要讲“时效” / n g$ H1 f+ J" z! O0 ]8 H3 Z
& z' J2 T2 j: b4 l8 ?! ?9 k! S9 c' v公务员招考骗局成功率高,是因为它还很“新鲜”。其实这种“新鲜”的骗术说白了,就是“帮办考名牌大学”、“帮考军校”等通俗骗术的变种,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花样翻新。骗子之所以能成功,关键是讲“时效”。 0 h& S, T0 Q8 ~% G2 y: h
) Y' ~# r' j- w. @7 r; `3 Q其实不是骗子有多聪明,只是骗子在揣摩大众心理上确实下了功夫。就像新闻,只有刚发生的内容才是读者最喜欢看的。和新闻一样,最新鲜的骗术才是最管用的。什么东西热,骗子就骗什么。公务员招考骗局就是讲时效的“范例”:你不是蜂拥而至考公务员嘛,好,那我就紧跟形势,骗你没商量。结果,就有人不明就里,纷纷掉进陷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