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1-23 10:23:21
学校开会封学生的口
4 W$ b4 B% F2 B$ A( l) n# G: @( ]6 `2 b
“李金川自杀后,学校在11月10日的下午还专门让老师给各班同学开会,说如果有记者来采访,有关情况和抢救过程可以说,**的一概不能提。”李金川的同学小冬告诉记者。
( k; n/ G5 J0 x# b6 c) S X( ^, B3 T4 H+ l" J. d! o
“如果说了会有什么后果?”记者问。
4 F, n0 p) q: R( x4 O1 _& p X, I* b1 v
“如果让学校和老师知道,他们虽然现在没办法收拾我们,但我们难免不犯错,一旦犯错,就会被学校抓住不放,甚至会被开除。”小冬说。 / A5 T8 B8 Y2 C1 ?/ s* x: N- { o
1 {% x7 |+ A7 Y4 Y' H吴帅还向记者反映了一个情况,事情发生后,学校个别人还找同学作伪证,证明李金川平时就有病,性格内向,还要说遗书中提到的刘伟是好老师。
/ J& h! ^( [! Y2 v; \( q- |: N- r1 o8 f+ P, H& L
“我还听说,有一个同学因为不愿意作伪证,在办公室被关了一天!”吴帅说。 & M. L G5 G7 E4 a" s
1 Q1 O; ]/ v4 w11月16日,记者联系到了李金川的班主任马杰老师。他表示,他现在正在停职接受检查,关于此事的任何问题,都要去问学校。记者随后给新密市实验高级中学的一名姓张的书记打电话,希望了解学校对此事件的处理意见,但得到的答复是“不清楚”。当记者询问能否提供遗书中提到的老师刘伟和副校长郭文的电话时,张书记表示,他手机中没存他们的号码。
m, t* H9 Y6 n Y, P* y7 z
: C2 ^1 X" R4 P3 N" v7 ~对此,李金川的父亲李建彬认为,张书记和郭文副校长一起来宾馆找他谈过几次,互相没有手机号不可能。而在记者的整个采访过程中,一直试图联系新密市实验高级中学许姓校长,但截至记者发稿时,他的手机一直无人接听。
- e- v( x( @; |$ ]# s4 `& q# {1 a0 A, m
针对《说明》中提到的李金川性格孤僻、很少与人交流等内容,记者找到了李金川生前的同班同学。他们介绍,李金川性格并非《说明》中所说的那样。
9 j ~/ I, S: |( h' X
9 A) b0 d7 B! O6 n, Q' v$ T据李金川的同学尚军透露,李金川平时为人非常好,经常帮助寝室的同学打热水,有很好的人缘儿。李金川平时最大的爱好是踢足球。 0 Q9 c+ r7 ?1 y. i; M E
0 j# J! I9 ?, ~- c当问及刘伟为人如何时,同学宋涛说:“感觉他挺可恶,经常熊人,看谁不顺眼就要吼两句。” 3 Q9 T2 f6 a' ^ T+ |
* G5 j: f+ T2 q- N
“你们怎么看待李金川自杀事件?”记者问。
/ b; M" i- p" \0 T3 l5 w" b+ c/ r! }" X5 ^& D5 k
小冬说:“这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感觉他的死太不值得了,虽然关于一些老师收礼的事大家都知道,但也不能因为这个就去死啊!” - l6 [7 s8 B: A$ x) _4 F' E( t
% M! V1 d- c9 z) W. C, |4 N& p& U# G“平时李金川性格怎么样?”记者问。 0 E0 `$ ^$ o+ E4 K" s
7 a" I! M% Z4 z4 C
吴帅说:“外围的人可能感觉他有点内向,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和我们一起时,李金川的话很多,和不熟的人当然就没什么话说,难道这就叫孤僻吗?”
0 P' c! P, H5 } W- O+ }- I+ }% `* N/ Z) M% L- x
记者先后采访了李金川生前的6个同学,他们一致认为,李金川并不是《说明》中所说的那样,他们对李金川也始终没有任何不好的评价。
! s" c& X! V! q3 Q& ~0 e/ H" O i) c
. N7 f& \: G% y: T$ ~5 n提起李金川,同学周帅首先对记者说:“那是我们班第一”。经记者了解,今年暑假后,新密市实验高级中学根据考试成绩重新分班,李金川因缺考两门被分到了高三5班,此班为“平行班”。李金川同学介绍,从分班到现在,年级进行了几次考试,前两次李金川都是班里第一,而最后一次考试(自杀前不久)李金川只考了第七名。
0 X o: v! Q+ m/ i6 g7 o. w+ M
0 x+ h8 H t& o+ a" t: @6 V% @11月18日,经多方协商,记者最终见到了李金川遗书中提到的副校长郭文。这名副校长表示,他在李金川出事的那天晚上才知道李金川这个名字。当记者问及,为何不让李金川参加考试时,他答复:“这个事组织部门正在调查,我不作评价。”最后,他告诉记者,有关这件事的任何问题都要去问学校的新闻发言人,但当记者问新闻发言人是谁时,他却又闭口不答。 , }8 F) ]% D! L4 d9 o
, ]1 t: u, O* n1 p: \! P/ I记者从新密市教体局了解到,目前,李金川遗书中提到的老师刘伟、高三年级长、班主任、副校长郭文均已停职,接受调查。(本报郑州11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代聪)
8 _* X5 u: o* w9 J+ J3 q; y% j9 m% d% j6 Q/ U% }4 V. h
谁来拯救滑坡的师德
7 O Z k; k& i) H, x/ O& j0 Y
, u o& U/ s" g: _, L: z学生违纪,家长请客送礼就能不了了之;学生按成绩排列座位,家长可以通过打点老师把座位从后往前调;学生有事请假,要先给老师塞现金……这些学生反映的问题虽未经证实,但我相信,此类现象在某些学校确实是存在的。 - {8 L* w' E) q/ U3 N# c) j9 U% Y1 K
5 S! g, p- t' M9 }0 q5 u" P
而不少学生对此已司空见惯,认为老师收礼、接受家长请吃很正常。我们不禁要问:中小学校园这是怎么啦?**不正之风难道连这片净土也不放过?
$ L+ A6 V' c) T/ v8 Y0 w ^# q! u+ a3 F3 |6 t4 S& I
必须承认,近年来,校园里一些应当为人师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由于受到**上行贿、受贿风气的影响,千方百计地用不正当手段牟取私利。 0 ~" r5 j1 [! P+ T; N% D- u
" ^/ V% `) E, r6 Y! t3 }高三学生李金川似乎在以自杀的方式发问:谁来拯救一些地方在滑坡的师德?
5 A" x% j2 W. t2 @$ M' d
& g7 Y; E. W. Z& q- ^这是我们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一起校园悲剧。一个老师的言行,改变了一个学生对一所学校的看法。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老师的是非观念和价值取向,很可能成为学生长大后为人处事的标准和尺度。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管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一旦形成惯性,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就很难扭转和纠正,甚至会伴随学生一生。
2 P" H( f% o- _' k5 w
+ U# E4 ]) C/ s' W' J' l3 n8 s师德滑坡的**危害显而易见。李金川的自杀固然有多种因素,但校园不正之风和师德滑坡也是诱因之一。不少学生表示,最痛恨的就是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学校存在各种腐败行为,这些不正之风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怀疑和不信任,会导致学生对学校的不信任,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 R9 u! ?1 I V
9 _! p0 }/ B: D" B5 e$ l; E在当下多元的文化背景中,极个别学生本来就缺乏信仰,思想混乱。如果再遇到惟利是图的老师,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得不到很好的言传身教,就会加剧他们思想的混乱,甚至会颠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j, V4 ~, {9 v8 H) z" `4 e: f
( ^) _, v& |7 B7 {8 a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教育部门有必要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对教师的道德标准作出严格规范,谁道德滑坡谁就应该受到惩治,甚至被清除出教师队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