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1-12 13:26:06
|
查看: 566 |
回复: 0
' }6 Y9 W! A. ?/ S2 u: P/ Y% ~) e& q: r s% Q) f" g) K
& n" D9 W, w# ]7 C! g- D陆昊:毕业于北京大学,27岁成为大型国企一把手,32岁当选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35岁担任北京市副市长,2008年成为中国最年轻正部级官员。
9 m5 M! c6 C2 }) e3 V8 C. G1 [5 x9 ?" l) g) S5 ]: P
& f, P/ |+ {3 z; Z) g6 u4 e& O0 _9 p/ L
周强:1960年出生,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现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长,曾在团中央工作11年。2006年,时年46岁的周强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长。% z7 h- w m8 U/ A: I; [) H
# _7 A7 m, q$ p/ f( {7 m6 u( C0 ]2 m5 W
, R* @: r) w X; L+ G, g0 J
' @ Q# ^4 w+ F胡春华:1963年出生,大学毕业到**工作,14年后调到团中央,4年后又回**工作5年,2006年任团中央第一书记。
+ R G, C+ T |8 R: q, |" [. o" Q: d1 \/ t5 i4 b: C
近期,随着走进省部级干部行列的“60后”增多,外界对他们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60后”省部级高官作为中国政坛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精神特质,又有着什么样的成长路径,这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p- |3 \- Q. ]3 W2 p
+ h4 f' _( {8 H$ n! i“60后”省部级超百人
% p: V5 Y) k5 M/ I
; K* ?- N+ ]9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的“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已突破百人,“60后”渐成省部级高官的中坚力量。% A) f6 f& P- s* @
' t x X# d/ t7 r; j$ E随着“60后高官”悄然增多,中国政坛的“代际变动”也已开始进行。& A5 |. _' E: \/ L, ?
8 L, ~7 |( n; [* o1 m8 g4 J目前各省的“60后”省部级官员大都在3人以下,其中北京、天津、重庆、山东均为4人,而上海、**、新疆更是多达7人,湖南省也有6人,而且大多位居常委或政府中的要职。6 r8 v3 Q1 N3 U! P& i( J; X p* D- {
3 G1 u; \9 A* y- M6 w但他们实际上也已经历了长时间历练。2008年9月,43岁的秦宜智出任**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实际上这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从车间技术员做起,已经历了20年的磨砺。& v6 d( ~1 Q% ]& L+ g" w# i% d
0 w" ]7 D- D( ^3 _$ p2 o' v' [, X具体分析各省“60后”省部级官员的年龄,不难发现其中的分布规律:绝大多数生于1965年之前。在他们当中,生于1965年之后的实际不足10人。其中最年轻的是江西省副省长谢茹,她生于1968年,其次是生于1967年的**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邓小刚。
. E- C' B6 y5 ^: w0 U: R: O1 x" t- R- C+ G9 g( ?1 Z+ f9 G
“‘60后’省部级官员能够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党的干部年轻化战略。”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 (微博)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的采访时曾说,“干部年轻化”作为一项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任务,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已提了出来,并由此揭开了我国干部年轻化的序幕。
$ l& m! w5 A% M' J/ y9 w
/ f }& y5 C9 ?( p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的“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已突破百人,“60后”渐成省部级高官的中坚力量。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60后”官员这两年集中履新,说明中央为干部储备所做的工作在不断加强。
5 \5 K' B* i1 j/ J# Z! o" i
1 ?5 ^$ N c& |$ g4 A7 U6 O' Q O多数是高学历文科生
& p# q. Q* P: y1 h6 r( r$ e k- {) c# }+ q' d3 r; n& b" x
他们既对儿时经历的“文革”留有记忆,又对中学时代启动的改革开放有着切身体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接受了“文革”后的正规高等教育。0 M" b6 w. H# n1 g1 y8 {
2 g4 }" X$ z8 R" a# l& C# |/ @5 R. g, z
由于出生年代的特殊,“60后”省部级高官有着他们这代人所特有的教育经历。他们既对儿时经历的“文革”留有记忆,又对中学时代启动的改革开放有着切身体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接受了“文革”后的正规高等教育。/ {9 Z, C! ~9 ~' H, Y
J! u, Y6 N1 e+ y ~4 j2 ^, G
这种教育经历,无疑对“60后”省部级高官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受“文革”的影响,“60后”未能接受到正规的中小学教育,其间不乏“学工”、“学农”的经历。但这也让这代人对改革开放之前的生活,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亲身的个人体验。
! b' e3 b& u3 T$ a' B/ P9 \7 F) M' q! M I6 d; u, |. [
而“60后”又无疑是幸运的,他们在中学前后迎来了改革开放。谢春涛认为,“60后”省部级高官在改革开放之后接受了正规的高等教育,有的还到国外进行学习,这无疑对他们有着正面而积极的作用,“这种中国特色的**主义教育,对他们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3 C+ j' K! Z6 L9 u
: z3 c' p% ], Y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正是“60后”考大学的时期,而这个时候的大学仍是精英教育,有机会上大学的人并不多。正因如此,如今的“60后”省部级高官在大学时代,就已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5 ~$ s( }' j/ k. N. p2 c, o3 R
* V0 [" A6 i5 ?7 U( n& k0 G- a$ C% ^2 y) z
“如果当初没有发奋学习的话,他们也不会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谢春涛说,因而在“60后”省部级高官中,大多有着较高的学历,有的还在相关领域有较高的研究水平。与经历了“上山下乡”的“50后”相比,他们在最佳年龄段接受了高等教育,在知识结构和思路培养上都有所改进。
E1 s) U6 Q! x4 c* k5 \! p; q- e1 C& d
; p8 `& k D) I& S从“60后”省部级高官的专业背景上看,学习经济、法律等文科专业的占了绝对多数,而且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所占比例较大。毛寿龙认为,高学历文科生从政并非巧合,因为改革开放后,国家恢复了大部分高等院校文科专业,培养出一批经济学、法学、行政管理学等方面的人才。
: T+ ?( A$ K& ^- C# {
5 m8 J9 a3 \) W& m0 C/ o+ \“如今高学历文科生受到提拔,只能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毛寿龙说,“60后”省部级高官的学历与专业背景,都是他们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3 G/ h$ `, b* |9 y- Y' i& I6 Q6 z; G2 b+ ~! z& Y; j( M
年纪轻轻经历丰富
4 N8 d, n" i" ?
, F! z7 e4 k5 d4 a5 n1 v1 \从“60后”省部级高官的成长路径来看,通过机关道路成长起来的比例占1/3强,其次是高等院校成长道路,接下来是国有企业路径。此外,还有共青团路径、研究机构道路等路径。$ `% A q6 K2 Z X# \
5 Z- y5 s8 [& ]* y: K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刘俊生在《“60后”省部级干部成长路径分析》中指出,“60后”省部级高官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到晋升到副部的平均年限为21.3年,晋升到副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是14年,晋升到正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为22年。
2 l: s) x/ E: _9 H: J
3 _. x3 i( X* s从“60后”省部级高官的成长路径来看,通过机关道路成长起来的比例占1/3强,其次是高等院校成长道路,接下来是国有企业路径。此外,还有共青团路径、研究机构道路等路径。“60后”省部级高官的成长路径,也说明了这个群体的与众不同。
' R& r1 q/ x- |3 \) H
# C% s+ k' F3 X* J4 F“虽然年纪较轻,却经历丰富,经过了多个岗位的历练。”谢春涛说,正因如此他们才有着丰富的阅历,并锻炼出了优秀的领导能力,“否则,他们很难在这个年龄就到达这么高的位置”。
9 N: h8 }5 Q+ d% L/ _) g
5 o9 a4 ? x# v这从“60后”省部级高官的履历中不难得到证实。目前最为年轻的省部级正职,应该是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生于1967年的他在41岁时官至正部级,掌管团中央。从陆昊的履历表不难看出,尽管他为官一路坦途,但他所历练过的岗位非常完备,从工厂企业到基层党政领导,再到北京市副市长,一直到团中央。
- E& }/ t+ B, y" I4 s, Y( \+ E$ }, `+ c/ x% P# Q! D. W6 c
刘俊生认为,“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多途径成长道路或者说是多途径选拔培养渠道,十分有利于保持中央和省两级政府高层领导的活力,同时有利于优化高层领导班子结构,这一点与西方国家政务官多途径选拔渠道基本上是一致的。. H, V5 m; B# C( i. w
* _, m0 K$ b+ S& w# z2 f目前的三个“60后”地方“一把手”的经历,也恰恰印证了“60后”省部级干部成长路径的多样性。6 Z( e' v3 d: J [
) G( Y6 m! d7 U& X5 z- W
周强25岁研究生毕业后,便进入了司法部工作,之后进入团中央,直至2006年到湖南任省长;胡春华23岁大学毕业便到**工作,14年后调到团中央,4年后又回**工作5年,直到2006年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孙政才本是科研出身,毕业后一直在农林科研机构,直到34岁到北京市顺义县挂职任副县长,从此走上从政之路。$ A3 @* l' v1 C$ ^ y
7 r. N" M; Q9 o; @( C' K此外,在当年已经完成党委换届的14个省份中,50岁以下的有56人,其中45岁左右的有21人。“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大批‘60后’年轻干部开始涌入各级领导层,甚至跨入省部级决策层。”毛寿龙说。
- R2 S$ K$ V/ y5 c7 [% F% V! x1 L
9 {" f* p% H0 n, S$ L8 I被期待的“60后”) e1 K0 }9 W/ F. X, u
( N+ X5 K% z% F+ D0 d X& D
随着“60后”省部级高官的接连出现,公众对这些“政坛新星”充满了期待,并逐渐认为“60后”官员们的领导风格可能与之前的**有所区别。
8 F/ ?& X/ {% q+ ~# I/ v# U. N/ j7 ]. K1 a
由于自身的生活经历,跨越了“文革”与改革开放两个时代,“60后”省部级高官对两个时期的对比应该有着切身体验。“他们对改革开放有着坚定的认同感,这点不必怀疑。而且这些人总体上思想解放,不保守不僵化,观念新颖。”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副主任谢春涛说,因而他们的上位对推动改革开放颇具积极意义。8 i* q" F* X% Y, C% {' `
. ?3 c/ R- w- @谢春涛还认为,“60后”省部级高官有着早年吃苦的经历,特别是大多来自基层,对国情有着比较清楚的了解,他们身上的**责任感比较强烈。“另外,他们总体上有着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而且不乏专家型领导。”
) X- o3 t$ _1 z! }7 c) ^! E8 [% @! [$ A
从成长经历上来看,如今的“60后”省部级高官在政界确实是承上启下的一个群体。“他们没有‘50后’的经历那么坎坷,可与‘70后’、‘80后’相比,他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应该更深更透。”谢春涛说,而且由于对“文革”的记忆,他们对制度的作用和稳定的价值有着独特的理解,也就格外重视。
* U( s( i; C3 O: {1 o @/ Y1 k- q
: @ B& V, k* W& v9 c b毛寿龙认为,由于普遍还比较年轻,“60后”省部级官员在行政工作中往往会以一个较低的姿态来做事,也会更加踏实、低调和务实。另外,“60后”官员们在工作中会更加重视法制和制度建设,会更多地依靠制度而非个人魅力来保证国家的发展,他们同样也会更加亲民和清廉。“而这些特点都非常适合我们的‘渐进式’改革,有助于推进**发展。”
: N ]$ i k( F$ C" | c$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