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2-12 10:22:42
|
查看: 363 |
回复: 0
《迅雷36计》的胜利条件有2种:一是 100天内完全统一,占领了所有的城池;二是第100天结束时占领了最多的城池。为了最终目标,理论上讲,本国之外都是敌国。但实际上,不到最后只有2国对峙之前,仍然可以选择当前的敌人与盟友。在游戏初期,12个国家都还健在而准备相互征伐之前,各个国家根据所在的地图位置,应采取不同的军事外交策略。
6 g O% N; p0 R* H+ a6 u w
3 [- e8 {* f3 z$ `4 J4 v一、地理; y5 H: L* Y; y5 \! N
地图上的12个国家的分布,是3横4纵。按国与国的邻接关系来划分,《36计》中有4类国家: _% b: B/ A6 l7 \: Q/ E
1、边,有4国:唐,赵,楚,吴。
- |, }, b6 x1 c- i# D& T2、角,有4国:秦,燕,蜀,越。( A$ _: }' {' p* o, P9 Q; J. A8 o# B- Y
3、侧,有2国:汉,齐。
; r: V; k3 A' a2 n2 Q6 Z M% W4、心,有2国:魏,宋。# g; s! {! b# c
1 a6 h1 E7 [% |+ e- R% C/ y二、军事( t- M$ f8 e! `7 M1 p
这里提出1个“防线单位”的概念:1个防线单位,相当于整个地图横向宽度的1/4,或者整个地图纵向高度的1/3。因为这个游戏里面不会存在国家内部叛变,所有敌人只能从有临国的边界进攻。在相同兵力的情况下,国家的防线单位越少,国家越不容易被攻克。只要攻占了别国领土而不失去本国领土,城池数量扩大了,防线单位一定不会减少;如果防线单位不增加,则为最理想的状态。这种状态只发生在边国身上。& A0 l8 ]0 C8 S6 G9 e! ^8 ?0 n3 A
边国虽然直接临国有3个,但敌人却很明确,就是角国。因为:等它灭了角国之后,实际地盘扩大到原来的2倍,而防线单位还是3个,并没有增加。这简直是太理想了!如果攻占其它2国则没有这么好的态势。
; V# ^$ d( f* Y 角国是2个防线单位,对边国与侧国攻击效果几乎相同,都是只增加1个防线单位。但由于边国几乎是一定要攻击它,它的第一敌人就是边国。但是对侧国也必须加以防守,以避免被侧国趁火打劫。好在这2个防线单位很接近,可以相互支援。切不可第一时间主动伐侧国,因为到某个关键时刻边国一定会趁火打劫,最后结果一定是角国被灭。那是为人作嫁!7 T2 {! _0 u) {
侧国有3个防线单位,但不可陷入与心国的战争之中,因为上下2线战争结束之后,同样衰弱的侧国一定会被上下夹击而灭亡。剩下的上下2个角国其实也不适合攻击,因为边国会来占便宜,角国领土只能与边国平分,也就是获得一半。那是真正的事倍功半!实际需要重点防守的只有心国。上下2个角国基本上都会处于战争之中,它要随时观察战况,趁机夺取边国与角国战争的胜利果实,惨胜的国家暂时也只好由它去了。9 S" r% }- b* F, W( h2 A3 k' z5 Q
心国的防线单位最多,无论哪个国家要攻占心国,立刻增加了最多的防线单位,也就是说对方平均防御实力下降得最多。所以,被攻击的危险其实最小。至于说第一时间主动攻击,如果不集中所有兵力,则很难攻灭临国;如果集中所有兵力去灭临国,则容易被其它临国抄了老家。若说就算被抄家也可以把土地与其它类型的国家交换的话,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选择你想换的国家而非要浪费这几天的发展呢?所以在初期,心国也不适合在第一时间发动攻击。因为心国既不适合主动进攻,又几乎不可能被主动攻击,它的基本国策就应该是伪装和平,在别国打生打死的时候迅速发展经济与军事实力,以待时机;如果哪个临国强大到快要灭亡其它国家了,立刻派兵威胁;一旦决定开始出兵灭国了,最好是先灭同在一条线上的边国和角国,然后根据兵力情况看是否继续灭亡侧国,再然后就是占领所在的半壁江山了。
. o0 `; [6 a @ 各类国家的统一路线大约是:边与角死战,希望占领半条边线;侧投机占地,希望占领整条侧线;然后边线侧线国家合作灭心国;而心国则希望边角侧的国家一直战争衰弱,直到心国一举统一;最后是东西对决。
, h7 t' A; A* j9 @1 B6 C; b& S
. J! N: ?% i+ J" t三、外交6 w) s* b4 @3 l/ g% Y+ d6 `, o
这里的外交工作,完全是为军事目的服务的。一句话:远交近攻。
7 A: r# I8 ^! J) d4 R! R 边国必定结盟侧国和同侧(分地图左右侧,也就是东西侧)的另外一个边国,其目的是防备心国,联合侧国的主要目的是约以攻角国,但无论侧国是否同意结盟,必定迅速爆兵,并第一时间征伐角国,希望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如破竹地灭之,然后背信弃义,不同意侧国分领土,并开始结盟同侧(分地图左右侧,也就是东西侧)的另外一个角国,防备侧国恼羞成怒,然后徐图发展,准备下一步进攻上中下3线的中线。至于邻接的另外一个边国,初期基本不会有什么争执。1 B2 B6 _" {% T+ V' @
角国,以边国为第一敌国,以侧国为潜在敌国,以心国为首选盟国,以同侧另一角国为次选盟国,而以敌对边国的直临边国为鸡肋盟国,国强则疾灭边国,然后与直临心国实际断交,并结盟直临心国的临国,也准备下一步进攻中线。* U1 {5 a5 m9 X Y8 O- ]# d. _# l
侧国最好是同时结盟2个边国,然后瞪大眼睛观望上下方的战争,让边国与角国拼死拼活,如果角国太厉害了,立刻出兵骚扰;如果边国厉害呢,就假装出兵策应盟国,实际出工不出力;一旦侧国大胜,还等啥?抢啊!反正这个盟国不会明目张胆地反目的,它还希望与你瓜分心国呢。* c2 o+ ^: M# ]9 G8 S r8 @
心国则是与两个角国交好,实际上一开始防备的主要对象却是侧国,这是为了避免角国的突然死亡。它总是借口和平派兵威胁临国,却几乎不灭亡任何国家,让周围的国家永远在战斗,永远在衰弱,而本国永享太平。外交关系可以一直都很稳定。至于另外一个心国,保持联系即可,基本上不到最后是不会交战的啦。
! v2 \- Y! t& Y; K1 U7 V5 X$ p9 U9 N. a- |9 F1 O- i7 Z6 I
四、结论
+ X% ~3 b b F8 ^/ @ 整个态势表现为:地图按中线平均分为左右2半,基本2半之间长期保持和平;而初期的战争主要发生在横向临接的边国与角国之间;侧国妄图抢夺胜利果实;心国总是在控制周围国家一直在打仗;中期就是同侧国家之间的统一战争;最终的战争一般会发生在左右2半之间。所以,边国都是好战国家,角国都是被好战国家,侧国都是投机国家,心国都是伪君子国家。! Q* Q' b8 ? m c r# s7 k
封测期间,唐秦、赵燕、蜀楚,都第一时间发生了战争,吴越之间,也到了战争的边缘;唐伐秦却中途停战,立刻就被反击直至被灭国;秦灭唐而汉的援军不及时,汉的处境从此一直尴尬;赵灭燕而宋不救反伐吴,宋立刻被瓜分!唐赵之间偶有争执却从不过分;魏宋之间和平到死;赵以特殊方式一统地图东侧后方才西向……表面上看来是各有缘由,实际上与它们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