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20 10:28:15
|
查看: 478 |
回复: 0
“多愁善感”一词,听起来总觉得太酸,我从不肯承认它和我有什么关系,以往在网上写博客时,也总是有意无意地写成“乐天派”作文。
( l- q3 b9 w, |, C" o1 I. G! U5 N v, T& ]. g4 O
总之,我心里似乎极力排斥“多愁善感”这个词,拼命否认它的存在。7 v, I0 d+ [9 l% b$ ^5 `
+ T; d& H' v" ]: P 我总觉得,我不需要去多想什么。想得简单一点,或干脆什么也不想,那样会比较幸福,比较快乐。* E* c* t" u* y
$ [/ w2 b; |+ t9 w" Q
但是,我忽略了——头脑简单的人只拥有卑微的幸福。9 a% k* x$ c: S, [$ X( b0 f
) t7 N* a9 C/ G, ?* f8 M 假如不曾有那些悲伤,那些失落,那么,就不会有但丁如梦似幻、充满上文精神的《神曲》;假如不曾有那些悲伤,就不会有陶渊明的那让人充满向往的《桃花源记》;假如不曾有那些悲伤,就不会有岳飞那慷慨激昂的《满江红》……
& m( \9 D0 P# u8 x
6 W4 c, p$ d* G( R& C5 f 因为有悲伤,有失落,所以有了在痛苦挣扎后的一番深思,有了在流离失所后的一些对幸福的幻想。
- L! s7 W9 f0 @ E) b# S# d
0 F2 M- E( X' L. w9 Z 快乐容易冲昏人的头脑,哪个诗人不是在饱受磨难,饱经风霜之后才创出倾国篇章?如果不是那些多愁善感、那些困苦悲凉,又怎么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样的千古名句?! w& `' E1 v' _( v8 g" Z
0 k6 k4 C; K, J; K
所以我说,悲伤比快乐来得更重要,它比快乐更让人刻骨铭心。只有在经历一番痛彻心扉的悲伤后,才换得来一份对生命,对幸福的大彻大悟。
% R/ j% e6 }& j0 ]6 g" F& m0 V* z, Z+ I# n l! V" T) ~; C! A2 x
所以,和我一样在这个悲伤与快乐徘徊的年纪的人们,要快乐,请努力快乐吧,要悲伤,也拼命悲伤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