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在天 唐山
发新帖
王佳      

收听

听众

主题
发表于 2010-7-12 13:53:42 | 查看: 747| 回复: 0
最近,《张家口新闻网》上,先后有几位网友对我的《三年大变样带来了哪些百姓福祉》一文提出了批评。有的说我“道貌岸然,有文没化”,有的说我“想象力丰富”,但文章写得“狗屁不通”、“驴唇不对马嘴”。他们的中心意思是说:三年大变样“就是用三年的时间改变张家口的市容市貌”,而长期以来存在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等七个问题“不是三年大变样要解决的”,硬把这两个问题扯到一起是“驴唇不对马嘴”,是“泄私忿”。
    首先,我应当声明,把三年大变样和百姓福祉扯到一起的并非出于我“丰富”的“想象力”,而是《燕赵都市报》。它6月16日刊发的一篇通讯,题目就是《三年大变样夯实百姓福祉》。我虽然有时免不了会出现点儿贪图名利的思想,但断不敢掠人之美、甚至贪天之功。既然“三年大变样夯实百姓福祉”的提法,在媒体总结三年大变样令人“惊喜与震撼”的成绩时能够成立,那么,我提到的那七个问题,便是“百姓福祉”题中应有之义。
    我想不管是“肤浅理解”也好,深入体会也罢,把三年大变样当作河北改革的一个步骤、当作推动河北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来看待,总是可以的。如果确实可以这样理解的话,它又必然是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即民生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也不是哪个人凭“想象力丰富”就能想出来的。我不知道批评我的人是否注意到了,邓小平讲到改革的时候,往往是把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三个词汇连在一起的,这有《邓小平文选》为证。三年大变样开展得效果如何,用什么标准衡量呢?用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总不会错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就必须想到,“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乃是三个标准之一。还有,邓小平对改革是否成功定过一个标准:那就是“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转引自《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 **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年1月版第108页)用这个判断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衡量三年大变样,想来也是应该被允许的!如果允许,我们还能说三年大变样与解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等问题“驴唇不对马嘴”吗?再说,一届领导班子只有五年的任期,光是集中精力抓三年大变样,任期就会过去一多半,然而若是这任期的一多半与提高人民生活无关,符合以人为本的精神吗?如果确如批评者对三年大变样理解的那样,对人民群众能交待得过去吗?还有,批评者讲的“改变市容市貌”,那不过是城管的职责。如果认为三年大变样就是用“三年时间改变市容市貌”,岂不是把上到省委省政府、中间市委市政府、下到区县委和区县政府,降格为“城管”了?
    此外,我们还应该弄清一个问题,这就是关于解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早在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就作了明确的指示。他说:走**主义道路,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两级分化就会产生。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然而,从2002年中共十六大宣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以来,时间已过去八年。三年的时间,中国人民可以解决国民党**派的几百万军队,打赢解放战争,八年可以打赢抗日战争,然而,八年却解决不了区区这么七个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挟泰山以越北海,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批评者说“任何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想用三年的时间来解决上述的问题,那都是不可能的。”先生,你弄错了,这些问题不是最近两三年才出现的新问题,而是早就出现的、因长期拖着不解决而被耽搁了的老问题。由此引发的是“民怨”,而非“私忿”;把我提起这七个问题仅仅定性为“泄私忿”,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事实上,三年大变样与民生问题是紧密相连的。只不过有些“百姓”从中受益多多,普通百姓却为此作出程度不同的牺牲罢了。批评者如果愿意就此问题与我讨论下去,我当然愿意继续向诸位请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石家庄社区门户-石家庄OK网 ( 冀ICP备04007985号 )

GMT+8, 2024-5-6 18:59 , Processed in 0.0435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