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7-14 15:16:29
|
查看: 395 |
回复: 0
炎炎夏日,带火了饮料消费,为抢占市场份额,“可口可乐”、“康师傅”等生产厂家纷纷推出“再来一瓶”的促销活动。然而,近日,本报接到市民投诉,他们在兑换“再来一瓶”奖品时遭遇了兑奖难。8 W. U3 ?- q3 ^
% q) V: u2 e/ t& p “我挺爱喝康师傅冰红茶,今年他们搞‘再来一瓶’的活动,我前几天拿着4个中奖盖子到公司楼底下的便利店兑奖,店员却要求出示小票才给兑。跑到另外一家小卖部,老板也说不是现场开盖的,对不起,不能兑。”市民张小姐向记者抱怨,“我奇怪了,这不过是开盖有奖的传统促销,干嘛非得在现场开盖才有奖?如果我买一箱冰红茶怎么办?”记者发现,最近,不少网友也发帖表示“再来一瓶”兑奖难,尤其是一些街边小店,店主要么推说没货,要么干脆拒兑。
; m5 ]3 Q& y8 |7 W3 W% |( C% e! s9 m0 V8 C& d
困难一:哪儿买哪儿兑,过时不认账) \4 @3 @ i: T' S+ y8 N6 F
* J" m& {4 S0 J 在市区升平巷一家便民烟酒店内,店主郑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夏天,参与兑奖的饮料特别多,有康师傅,可口可乐、统一、达利园等品牌,其中康师傅的销量和中奖率都是最高的,兑的人也特别多,一个月有将近 200个瓶盖。
) a" ]2 k6 z' q. Z0 H/ s- S3 F' A7 u7 A; g
“有些人从超市买了特价的饮料来我这兑,我就不给他换。除非是一些老客户,抹不开面子,才难得换两瓶。”郑女士说,“做这种兑换生意都是无利可图的买卖,还要搭上人力,我们附近很多小便利店都是这样做的。除非在小店内现场开盖,否则就不给兑。”4 X0 O k/ Z7 V4 `- _
c& x% \" E" U9 D4 b W
不过,郑女士也告诉记者,来小店整箱购买的人也很多,他们不可能现场开瓶,所以她也用认自家进货日期的方式给他们兑奖,避免做“亏本”买卖。/ w7 e) M# d/ N" T6 n
8 C* V( d- B- M4 l% X7 f: @& [ 记者来到学前东路上的一家喜士多超市,得到的说法也是同样需要在现场兑换或在本店购买的小票为证。同时,店员还拿出了一个防伪检测仪,他告诉记者,用这个仪器可以检测盖子的真假。" K$ G6 V) f# Q( d, W1 v8 D
2 E: p9 B6 H n* A 困难二:兑奖点又少又难找
% m8 D3 k- b# s+ ]& V {
% s5 o* H! i- o: V. `/ k5 D 有消费者反映,相比康师傅,上个月刚刚结束兑换的可口可乐兑奖还要困难。锡城很多连锁超市、便利店都不能兑奖,只能在指定的私人小烟酒店里兑,而其中一些小烟酒店很难找到。5 S, ]' q5 z( h5 w M! P A/ u. j
$ p' z( B b. ~' w5 N ? 市民徐先生前段时间在湖滨路上一家烟酒店买了一瓶可口可乐公司的果粒橙,打开后发现中了公司正在开展的“送一瓶480毫升原叶茶活动”的免费赠饮。当他拿着瓶盖高高兴兴折回去兑奖的时候,却被老板告知不能兑换,理由是他的店不是可口可乐公司的指定活动兑奖点。但徐先生问老板在哪里兑换时,老板却称不知道,要他自己打可口可乐公司的服务电话。几天后徐先生在新区一家喜士多便利店里买了一瓶可口可乐,偏偏又中了奖,结果却同上次一样遭遇兑换无门。“本来中奖是件开心事,现在却要自己打电话去问兑奖点,如果兑奖点离买饮料的地方远的话,坐个车去兑奖宁愿再花钱买一瓶了!”虽然“吉星高照”连中两瓶赠饮,徐先生最终却选择了放弃去兑奖。
$ Y3 B' U/ Z5 X* W% T# a7 P' H1 W0 w
据悉,从3月1日到6月25 日,可口可乐公司开展了请消费者喝原叶茶的活动。记者根据消费者反映的情况,拨通了可口可乐公司的服务电话。一位傅姓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兑奖点在无锡分布还是较广的,各个区都有指定的兑奖点,“比如6家**店都可以兑,还有很多小店也可以”。当记者提出为何不在所有销售点都实行兑换,给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的疑问时,这名工作人员称,指定兑奖点都是公司和对方商谈约定的,“有些销售点并不愿意接这样的活,要对方答应才可以”。不过,她也承认,因为部分兑奖点可能偏了点,的确给消费者带来一些不便。
& h! T! l3 S( ~2 J2 a5 X 困难三:厂商似乎更想清理冷门饮品
/ N2 Y2 V5 M1 Z+ M/ N6 k7 w5 s6 U1 h' X! t! C i' |# a
记者还接到消费者投诉,“再来一瓶”上指定要兑换的饮料,许多店家都以没货为由拒绝兑换,只能换一些冷门的品种。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在饮品销售中,经常有厂商分配给批发商一定的销售配额。其中有好销售的产品和不好销售的产品,而促销活动,尤其像“再来一瓶”之类的活动,肯定会有批发商借机倾销手中那部分不好卖的产品,以完成厂商的任务。
7 E* Y2 D5 c. H/ }* {) [8 p" |$ q' b* V, x- {$ v6 N" R
解释:无利可图还要费手脚. S( E5 G5 p0 X6 h% d" u% C+ h: P; M% t
( X8 n: F* |' s
“顾客难换,我们同样难换。”相比起一些拒换的零售商,曹张新村一家烟酒铺的老板郭先生几乎见盖就收,生意是不错,不过也让他很犯难。& w+ ~2 r. r$ G/ O; L4 h1 O
' Q) y2 |# q0 p4 ^7 a2 R6 O
“不少顾客都拿着‘再来一瓶’上门换,实际上销售额却没增加多少,货都给换出去了。”他表示,两个星期基本上要收进来300 多个瓶盖,后来他一打听,附近不少小店基本都不收,他干脆也跟**店主一样,告诉顾客:“当场开盖,如果中奖了就把盖子留下,赠饮拿走。”
k+ F( D+ k4 f9 i( Z' c/ |7 C" m; J. w0 n
他告诉记者,其实像他们这样的小店对兑换赠饮不太情愿的主要原因还是利润的关系。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正常情况下,他店内卖出一瓶康师傅红茶,毛利在0.6 元左右,摊去房租、水电费外,净利在0.3元一瓶左右。两个星期如果攒下300个盖子,也就意味着少卖300瓶,少赚90元。“一些热销的品种,供货商现在每个星期也就给十几箱货,一箱15瓶,换得越多,能卖出去赚钱的就越少,谁愿意搭进周转资金、人工来‘兑奖’?”% ^9 q6 ~5 Q8 F: m% _4 o) T$ v
5 \, Y/ l# b0 o0 R “批发站也给我卡货,货源紧张的时候,批发站还要求我们把兑奖的盖子压一压,等货充足的时候再来兑。”平巷便民烟酒店的老板说,“前段时间康师傅冰绿茶特别紧张,即使在我们这里买的,我也没当场给他兑,只能先欠着了,不过这也是很为难的。”; I9 X, i1 D. v1 d. @8 x. I
5 D7 o8 l" a! s# B) m1 \; y 货源紧张一说,记者在康师傅业务员那里得到了证实。记者联系了康师傅一位业务员,她告诉记者,一位业务员一个月能拿到2000多个兑奖瓶盖,无锡地区大概有100多位业务员,每一个月的量是相当惊人的了。据这位业务员说,目前货源供给还算充足,不过部分热卖品种还是有点紧张。记者随后致电杭州顶津食品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每个月兑换的数量太大,已经无法统计。不过,虽然瓶盖没几天就压了一大堆,但毕竟是大品牌,货还得正常卖。$ P. z5 }0 f! N$ r
9 F) w- V+ k' Q8 q
据一些烟酒店老板说,这些瓶盖需要康师傅公司的相关主管确认后,才能再从公司兑换,因为部分消费者会用2009年的瓶盖兑换2010年的饮料。
9 @" W' f8 l' R r! n. \4 j0 u) z& ^ I+ J& B- @4 H) w( o
说法:保留单据依法维权 Y! U) E& Q- t; I* t# x& [. g8 k
b: K. W4 w6 v1 J& p0 R+ n 在庞大的促销面前,消费者兑奖不容易,零售商帮人兑奖的积极性也不高。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市场上的“再来一瓶”促销都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兑奖点不够密集,作为低价值、中奖率高的奖品,其兑奖点设置应该尽可能的密集。部分卖场、超市、便民店不设置兑奖点,反而令消费者舍近求远。其次是产、供、运安排欠妥,商家每做一次促销活动规划,都应对促销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更要对促销活动可能达到的效果进行监控,企业应该能够对促销期间的销量有一个八九不离十的预估,保证市场上不断货,保证中奖者能够及时兑换到奖品。
' B9 x! Z! A9 L$ p) \; V0 n5 P; `# k2 E- F, A
记者从市工商局12315了解到,面对市面上各种各样的有奖促销活动,国家工商总局早在1993年就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有奖促销的经营者应向购买者明示其所设奖项的中奖概率、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种类、兑奖时间、方式等事项。属于非现场即时开奖的抽奖式有奖促销,告知事项还应当包括开奖的时间、地点、方式和通知中奖者的时间、方式。
4 c7 A( C/ ]8 c: q) |: ]) X2 P5 k8 U- r; S7 }/ V
无锡云涯律师事务所律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商家在自己的产品商标上标注消费活动的允诺行为,已经构成了民法意义上的合同效用。既然开展了此项赠饮活动,特别是在宣传时对消费者有兑奖的承诺,而实际却不能依照事前承诺的去给消费者兑奖,这种做法是一种显见的违约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消费者可以要求双倍赔偿。
" [9 x2 \( t* U* m.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