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8-17 16:57:54
|
查看: 519 |
回复: 1
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两项申报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消息还未散尽,入选者之一的“中国丹霞”地貌景区已传出上调票价的声音。$ W8 V/ y b2 \4 S$ E8 B4 H5 `0 Q5 y
# u. l J6 K9 G3 Q! t) b
一幅完整的中国式申遗链条几乎清晰可见——成功者赚得名利满钵,风光无限,排队者心怀憧憬,摩拳擦掌。在奔往世界遗产的征程中,一个项目倒下去,千万个景点补上来……4 @! i2 z+ Y% R8 P
6 _, t) G9 Z0 U! \0 n中国景区申遗潮高烧不退,但申遗之后的冷思考却鲜有声音。无论是对经济高速运转充满渴望的中国当下,还是无数个急需告别贫穷走上致富路的小城市,申遗都是件大事,它关系到旅游开发、GDP、地方政绩和城市名片……但在官员们的账簿中,申遗所带来的后果一栏,鲜见责任、义务和精神——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缔约《世界遗产公约》的先决条件; H8 K, h" Y1 b. G1 d! @
& I% F, B( K ]: N世界遗产的中国疼痛9 ^! y) N/ h0 A% c0 Z. K, y
4 q6 M0 n/ i- ?) H
中国申遗所陷入的逻辑怪圈,堪比目前人人称恨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而两者最原始动力,皆来自对于经济效益的疯狂追逐! d S S7 X8 a5 z! E7 \3 s
' z/ I, M6 X# M" c
新宁县各界的庆祝活动已经持续一个多星期。
6 p! y& |5 G! A8 y+ \3 k
, ~2 z% B, |! E* m, W' D9 }对于这个湘西南偏远小城而言,欢歌笑语和美好憧憬似乎第一次点亮了头顶的夜空。人们的喜悦,开始于“巴西利亚当地时间8月1日4时,北京时间8月2日4时48分”——新宁县的许多人,都能分秒不差地重复这组数字——这一刻,中国丹霞地貌和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如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_- t; H+ w+ ~
1 r) `! C6 ]& N9 d- s* l
这是一张极为昂贵的世遗门票——因总耗资超10亿元,“中国丹霞”也被网友们授予“史上最牛申遗”的名号。其中,率先提出全国丹霞地貌联合申遗的牵头者,也是捆绑申遗成功的六大景区之一的“湖南崀山”,正是新宁县所在地。
( Y& P6 Y+ |" O- R8 _* \% ~; ?1 X6 ]. t6 m# [$ K# O
在老百姓眼里,新宁县经历的是一场豪赌,申遗所付出的10亿元代价中,该县承担了4.5亿——对于年财政收入在2008年才刚刚突破2亿元的小县城而言,这样的“破釜沉舟”,实在令人心惊。$ t1 t5 A3 X' g0 b$ E W
5 e. h0 u4 ` _7 ~+ [# I7 D新宁县梦想
, j( {. z5 ~9 x" Z, d/ {! ~1 c2 P, T& n, [6 R) T' Q! m" k# ~7 z$ I
“幸亏申遗成功,不然欠下的债恐怕这辈子都还不完。”颇为复杂的一句感慨,表述的是新宁县老百姓对于申遗大事件的最直接理解——申遗所欠下巨额债务带来的担忧和不确定尚未散去,“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金字招牌”沸腾了整个县城,面对眼前这唯一的希望,只有选择相信:申遗可能带来的巨大的、翻天覆地的经济变化和腾飞。* X) A1 _" B! k1 L. ? l- Y7 P/ B
5 s* N; K/ L, k7 m
人们仿佛看到了新宁的未来,也许过不了几年,这里就是下一个丽江、平遥或者张家界……" u' ]# a( q) P, ^ j
+ v! j9 w4 L. h4 l4 L/ K
没有人愿意相信,4.5亿元仅仅是一个开始。事实上,据了解,虽然崀山旅游收入近来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但受各种开发条件限制,去年崀山的旅游总收入也大约不过450万元(早几年才一两百万);而就算今年定下的目标是1500万,申遗成功以后,光每年的景区保护和维护,就需要至少上千万的费用。申遗成功后,下一步持续的交通、道路等硬件设施建造,人员培训、服务方式等软实力的提升,以及今年下半年即将进行的国家5A级景区申报工作,都依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 a0 h$ [6 O) P# @( H+ U9 e, G" K
而这仅仅只是诸多“中国式申遗”版本中的一个微小缩影。6 l' b8 K/ Q& i8 w
* Z1 u3 @/ y h" n* q. I" l+ r: e公开数据显示,山西五台山风景区整治搬迁等就花费8亿元;河南登封的“天地之中”,政府9年花费了8亿……动辄几亿的申遗成本在中国诸多地区早已司空见惯。8 {4 v2 y0 z8 f8 m
l' K& Z) H. x2 K* @
旅游与GDP# Y0 p: `0 h, t$ T8 ]) Q
! p$ X; a1 I( ?( `, i/ f
造价如此昂贵,不如将这些钱直接投入景点维护,为何还要挤破脑袋非要捧一块招牌回来?
( o6 p& I% x6 G1 }
: x8 p1 L+ ]" D" |% t中国申遗所陷入的逻辑怪圈,堪比目前人人称恨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而两者最原始动力,皆来自对于经济效益的疯狂追逐。
. f2 X+ [9 z8 P3 q' a- _) L( F4 Z q1 C, i; Z. v
不可否认,申遗成功对地方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效益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显而易见。公开数据显示,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平遥古城,1998年门票收入从申报前的18万元一跃至500多万元,翻了近30倍;云南丽江古城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其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44亿元,占丽江国民生产总值的50%。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旅游收入以平均比GDP增长率高2~4个百分点的速度向前发展。8 P" D0 \$ }' I! z5 w
1 ^* o/ o3 c. S) i; U3 S n u9 m
当旅游成为一项产业,其价值通过数字实现直接量化,由此,便不难推断,为何各地政府对申遗趋之若鹜,视其为翻身良机。在各方利益驱使下,申遗早已成为官员政绩和地方财政收入实现飞跃的引擎——犹如一声“芝麻开门”,富矿世界的大门洞开,名利钱财源源而来。2 l6 |# K. B$ j" y
E! t" y* X: ?2 C' s: [9 l2 i1 u' \9 h然而,如果为世界遗产算一笔最简单的账,就会发现,所谓旅游带来资金“回笼”,却往往是另一轮恶性循环的开始——上涨后的高票价可谓申遗后最直接的经济回报,宾馆、酒店、娱乐场所等各色服务设施可带来进一步深层消费,商店、步行街修得越多物质消费就越兴旺……每一张人民币的回收,都以人文景观或者自然风光被破坏为代价。
3 D0 Y9 F y/ t4 z" G
& c* g& R j1 a- g+ F: q4 j更何况,近几年,申遗成功与GDP腾飞之间也被证明并非牢固的因果关系。
{8 R( K3 {. H
3 ~2 n) V' i8 H有报道称。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平遥古城就深陷“公务接待”之困,一年最多公务接待10万人次,仅门票一项就少收入1200多万元,不堪重负。另据透露,尽管申遗成功已经十年有余,平遥仍然因缺乏保护资金导致城墙坍塌,若要为古城开发所需的新城开发及古城搬迁,至少还存在20多亿元的资金缺口。: u, C2 v0 m) {4 {& s6 h- B" W/ }
. {0 E# J) R; @4 p& f
另一个案例是,山西五台山申遗成功后,旅游收入不升反降。无独有偶,《人民日报》也曾披露,贵州荔波和云南石林、重庆武隆捆绑成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后,名不见经传的小县荔波为此背上高额债务,未来10年中还须投入巨资用于遗产地保护。3 O- j1 j" x0 |/ [! Z; ?! ?; D
|
|